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友谊医院骨科成立于一九五八年,在罗先正教授、王志义教授、王炳强教授等历任科室主任的带领下,经过数十年几代骨科人的辛勤工作,现在已经发展成具有相当规模及水平的综合性科室。我科是国内最早关注和深入开展骨质疏松症、人工关节置换、髓内钉治疗四肢骨折相关研究的科室之一,拥有一批国内知名专家;现任科室主任郭艾教授带领的关节矫形专业团队,对于人工关节置换用于治疗各种髋、膝、肘、踝、肩等关节的疾患已有多年历史,取得了很好的疗效,对于各种运动损伤,关节内病变,使用关节镜进行微创手术,具有丰富的临床经验;王宝军教授带领的创伤专业团队,涉及骨盆、四肢所有的骨关节创伤及血管、神经、肌腱等软组织损伤的处理,不仅以带锁髓内钉技术及其他微创技术为鲜明特色,另外对于骨质疏松性骨折的治疗有丰富的理论及实践经验。
我院骨科在成立之后不久就细分出了脊柱专业组,在赵易教授、王炳强教授等历任组长的带领下致力于脊柱疾患的诊治,是国内最先采用椎间融合技术的单位之一。2018年骨科中心成立后,脊柱外科得到了进一步的发展。现脊柱外科两个院区共有床位50余张,医师20余人,其中高级职称12名,分为腰椎学组、颈椎学组、脊柱骨质疏松骨折治疗学组、脊柱微创治疗学组、棘突间固定融合学组、脊柱固定融合非融合学组、脊柱机器人治疗学组,年手术量1500台左右。博士生导师1名,硕士生导师2名,共培养博士研究生6名,硕士研究生40余名,在读博士研究生2名,在读硕士研究生10名。承担省部级课题17项,著书4部,发表SCI文章发表40余篇,专利成果27项。
近年来,脊柱外科在杨雍教授、唐海教授带领下,在继承前辈开创的传统脊柱外科诊疗和手术技术的同时,在全国率先开展了微创脊柱手术,包括椎间盘镜下腰椎间盘摘除术、可视化脊柱内镜下颈腰椎间盘摘除术、改良微通道技术、经皮椎弓根钉固定术、椎体成形和椎体后凸成形术;引入了大量的新技术,如在脊柱非融合方面引入了新的理念—椎板间(Intraspine)固定非融合术,伴有严重骨质疏松患者应用可灌注骨水泥锚固螺钉,颈椎零切迹椎间融合器治疗颈椎间盘突出症,棘突间撑开融合器(BacFuse)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腰椎不稳、腰椎管狭窄症;腰椎后路固定中弹性棒(waveflex)和可撑开椎间融合器的应用等等,均积累了较多的临床经验;并且能够进行退行性脊柱侧弯矫形、上颈椎手术、后路全椎体切除术等高难度复杂手术;2019年,引进了天玑骨科机器人,目前已经完成机器人辅助手术二十余台,为脊柱外科的精准定位及微创手术,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继续教育方面,我科唐海教授连续举办了14届全国骨质疏松性骨折外科治疗学习班,2012年9月主导我院骨科成功申办为卫生部“全国骨质疏松症诊断和质量控制标准试验基地”;2019年我科成立“中国老年学和老年医学学会骨质疏松分会脊柱融合与非融合北京培训部”,杨雍教授担任主任委员,并且每年开展腰椎内固定非融合及新技术全国继续教育学习班;拥有颈腰椎导航培训系统2台,在研究生、住院医师等初学者的手术操作培养方面,具有独特的优势。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友谊医院骨科中心全体医护人员将秉承“仁爱博精”的院训,戒骄戒躁,不断创新,提高医疗诊治水平,全心全意为患者的健康保驾护航!
友谊医院脊柱固定融合非融合专家团队
友谊医院脊柱外科团队